经过长达两年的准备,澳大利亚人迎来了是继续维持君主立宪还是改制共和的全民公决。11月6日深夜,投票结果揭晓,全国登记有选举权的1230多万选民中,反对者占54.6%,赞成是45.4%,且赞成共和的仅在维多利亚州和首都地区获得多数。此外,投票者中有60.5%反对宪法序言,39.5%赞成,而赞成票在6个州两个地区中无一占多数。共和派泪洒计票中心,黯然承认失败。保皇派兴高采烈,欢庆胜利。澳共和派搭乘新世纪共和列车的愿望落空,澳仍将维持以英国女王为君主的君主立宪制。
对这一结果最感到高兴的是政府总理霍华德,他在两军对垒决战前夕抛出了洋洋3000字声明,不惜暴露他与自由党副手卡斯特洛的分歧,明确摆出了他的铁杆保皇立场。在获悉取胜后,他在办公室致电白金汉宫,向英国女王报告。他说,澳大利亚人已明确无误地拒绝共和制,政府今后的工作将转向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问题。为君主立宪立下汗马功劳的保皇派首领琼斯女士在欢呼声中宣布,共和被否决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日子,澳大利亚人以自己的选票表示不赞成共和。反对党工党党魁比兹利指责全民公决的过程有弊端,人民被剥夺了权利。总统直选派首领、内阁劳资关系和中小企业部部长里斯则说,保皇派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,因为选票表明,全国有非常强烈的共和情感。国库部长卡斯特洛认为,共和失败的原因一是澳大利亚人的保守,二是缺乏两党的一致支持。
共和运动为什么会功败垂成?此间人士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:其一是澳大利亚人的保守观念和习惯。澳主流社会是早年移民到澳洲的英国人,很多澳大利亚人,尤其是老年人,仍以自己是盎格鲁撒克逊的后代而自豪,从传统和习惯上他们仍不愿割断与原祖籍国千丝万缕的联系,尊女王为国家元首。澳是一个比较发达和富裕的社会,人们过惯了平静的生活,满足于安逸的现状,求稳怕变、固步自封是许多澳人的心理。澳自1901年以来共进行过42次全民公决,仅有8次获得通过。霍华德摸准了这些人的想法,鼓吹“现在的政体够好的了,没有改变的必要”。据统计,多数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共和投了反对票。其二,此次共和运动的失败实际上是由议会任命总统共和模式的破产,共和运动从一开始就分成了主流派和激进派,工党领袖比兹利虽一再许诺等共和通过后,再进行一次全民投票,决定是否人民直选总统,显然这一招没有起到作用。据多次民意测验表明,支持共和的占全国总数的70%左右,保皇派难与共和派抗衡,但共和激进派“宁愿维持君主立宪也不要议会任命总统的共和模式”的不妥协立场,断送了共和运动。其三是霍华德政府的正确策略。联盟党为了争取执政,在1996年大选时避开了共和问题,结果如愿以偿上台。该党为了连任,1998年提前举行大选,并同意宪政会议择1999年11月6日全民公决。经过两届执政,霍华德政府作出了政绩,争取了民心,树立了威信,多次民意测验的结果是霍华德的支持率远远高于工党领袖比兹利,为全民公决打好了基础。
澳大利亚在一个决定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与共和擦肩而过,令人惋惜。澳的共和运动暂时将进入低潮,因为此类全民公决,没有若干年的酝酿和准备是办不成的,何况霍华德政府已表态不再讨论共和问题。所谓再进行直选总统选举也仅仅是政治家的口头许诺而已。但是共和毕竟是大势所趋,连英国都在逐步取消贵族院的世袭制,澳大利亚怎能无动于衷?共和运动主席特恩布尔承认失败的同时说,澳共和运动将不屈不挠继续努力,直至最终实现共和制。可以预见,在多数澳大利亚人认识到“查尔斯王子只管推销英国的牛肉,而不管澳的牛肉能不能卖出去”时,或者工党重新上台执政时,澳的共和运动将再次风起云涌。
(本报堪培拉11月7日电)